顺河信息社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生猪的小平衡讨论:基础框架与部分环境因素讨论

2022-06-25/ 顺河信息社/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如果说动辄记录成千上万生猪往来去向的供需平衡表是生猪市场的大平衡,那么基于动物营养、饲料原料评价等对
菜心信息 http://www.caixinet.com

  如果说动辄记录成千上万生猪往来去向的供需平衡表是生猪市场的大平衡,那么基于动物营养、饲料原料评价等对物料关系获得的平衡个人认为更像是生猪当中的小平衡体系。虽然是个小平衡体系,但理论上它既可以精确到每一头猪,也能够作为大平衡体系的细化和补充修正。本系列文章主要是根据个人理解结合相关文献基础阐述生猪的小平衡体系的构建和实际的跟踪情况。

  基础框架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物料平衡体系中各个要素所处的关系位置。下图为物料在生猪生产体系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流转以及各个环节的连接状况示意。首先从物料或者说基础的物质角度来说,饲料是以原粮、饼粕或者其他的非常规原料为基础,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混合等加工后获得的用于饲喂动物维持其生长、繁殖并进行相关畜牧生产的产品;而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以饲料等产品为原料,进行畜牧业的生产活动,以生猪产业为例饲料厂将玉米、豆粕以及其他小料加工为猪饲料后,养殖场用猪饲料饲喂生猪,生猪长到合格体重后出栏运屠宰作为猪肉进入市场。

  在这个流程中,物料之间的流转遵循的关系以及相互的平衡则是取决于三类主要的工作:①原料评价;②生长性能的测定和预测以及营养标准的确定;③配合算法的设计与组成并以此执行设计配方。具体的方法流程主要类似下图所示,原料评价和生长性能测定主要是分别从原料和动物体两个方向开展工作,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原料评价:原料评价主要是基于原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针对原料的化学组成、成分比例、含量浓度等问题进行测定,并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组成,估测其对于动物来说有效的利用价值等。传统的原料评价主要是从六大概略养分、形态外观等常规指标以及一些必需氨基酸角度针对原料中的组成、含量以及使用效果进行估测判断,但是目前随着动物营养学的发展以及检测技术的进步,原料评价主要是向更加精准和更加高效两个方向发展。精准不仅仅是扩大了检测的范围比如添加了针对纤维、淀粉质以及其他种类氨基酸的检测,同时也要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保障对原料的实际含量有更精确的把握;而高效则主要是针对检测仪器方法的改进加快检测速度,提高已有指标的检测效率,加大非常规原料的开发力度等。众所周知,实际生产中除了传统原料供给紧张成本高企等问题外,对于原料本身的质量把控也是重要问题,非常规原料的开发确实是能够缓解原料供给紧张的状况但是潜在参差不齐的质量和供给稳定程度也是实际生产中必须关注的状况。另外,原料评价除了针对上述对动物有益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外还需要针对原料当中的抗营养因子以及毒害物质(如霉菌毒素)进行必要的测定和评价,确保饲料符合生产要求的安全和卫生标准。由此可知原料评价所在的左支路线主要是从原料出发,确定原料本身的优劣性质同时评估能够为目标动物提供的营养状况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营养标准:营养标准则是基于动物体本身出发,首先是通过确定目标动物的生产性能确定需要的营养供给水平,其次根据其处在不同的生理状态确定其对应的消化能力等营养的接受状况,再则是根据其所属的环境状况确定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繁殖或畜牧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估测影响的程度寻找减轻影响的方法等,最后是综合前三项内容确定动物饲养过程中需要提供的饲料类型、营养浓度、推荐的饲喂方案以及原料卫生标准安全界限。总之营养标准所在的右支路线代指的是从动物本身出发,探究动物生长和生产需要并将这个需要定量化的一系列工作。

  配方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原料评价和营养标准的数据进行对应的配比设计和调整,但除了原料评价和营养标准的确定外,配方的的设计还需要确定一些特殊的因素。比如说原料的当期价格和未来走势、原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供应的季节性问题以及是否能够有效足量供给、使用过程中的加工难度等,当然些因素也可以部分归类到原料评价中对原料价值判断的体系中。当然考虑到上述的其他因素后,配方设计将左路和右路进行结合确定配方的原料构成、用量、饲喂方案等,中路经过再次的计算处理后即可获得原料和产成的物料流动状态以及需求、消耗等平衡关系。

  环境因素讨论

  受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环境因素对于育肥猪生长状态的影响以及理论上适宜的养猪环境条件。首先需要明确动物生长过程中,主要影响育肥性能并有较好的量化数据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和养殖密度(单头猪的平均养殖面积),但养殖面积的影响主要是确定了发挥最大生产性能的最小值,超过最小值后面积对于生长性能就几无影响了。一般在猪场的建设和栏位匹配中都会根据这个情况进行设计考量,因此本文假定饲养面积均超过上述最小值,最大生长性能能够发挥的情况下温度对于生长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设计的饲养标注和营养体系以NRC 2012体系为主,后续系列文章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会以此体系作为基础进行估测。

  动物生长摄入的能量在营养评价体系中将会按照下图所示状况进行分配,在生猪养殖中主要是利用代谢能体系对生猪生长过程中的能量需要进行适当的估测和判断。

  本次估测主要需要用到以下公式,下文所有的评估起始体重均为断奶1-1.5个月的20kg开始:

  公式一:LCT=17.9-0.0375*BW(LCT:有效温度下限、BW:体重)

  公式二:UCT=LCT+3(UCT:有效温度上限、LCT:有效温度下限)

  公式三:代谢能变化=1-0.012914*(T-UTC)-0.001179*(T-UTC)2(气温高于UTC影响状况)

  公式四:低于LCT每低1℃影响=(0.09231+0.0231*BW)/100(BW:体重;注:本公式来自李安军老师根据NRC 2012计算结果)

  根据公式随着猪的体重增加其适应的温度的区间范围也是逐渐的下修调整,所以本身生猪养殖过程中大体重猪的养殖就建议在相对凉爽的季节进行,夏季即使不进行有意识的压栏,可能在给定的生长时间中出栏重也会有一定的温度补正变化。因为代谢能摄入的变化倍率如下图所示。

  相较于达到出栏标准或超过标准的大猪而言,小猪和中猪从能量营养角度评估的话其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较小,而如果按照不同温度去探究生猪代谢能摄入水平的变动状况,则可以明显看到随着体重的增,曲线之间的离散程度也出现明显增大,甚至90kg以上的猪在25度以上的气温条件下,代谢能摄入缩减量均超过20%以上,体增重等物质沉积速率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通常一个地区的一个猪场的猪面临的气温条件是相近的情况下,不同体重的猪他们的代谢能摄入量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变化状态。下图所示为20kg起至给定的出栏重之间各个体重在同一温度下代谢能变化情况的标准差结果示意。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当企稳处在9-11℃和16-18℃两个区间内,生猪的代谢能变化水平相对一致,这两个区间一个是最大出栏体重的温度下限,一个是最小起始重的温度下限。在这两个下限之间由于不同状态的生猪逐渐经历气温状态的转换而出现一定的波动,离开两个相对一致区间后差距逐渐拉大。

  高温区域内,体重较大的猪UCT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更早的今入热应激状态,应激变化程度也会明显大于同温度下的中小体重猪;低温区域内大猪的LCT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会更晚的受到冷应激反应,但是代谢能变化的绝对数值才会对应到采食量的变化,大猪的基础代谢高,虽然代谢能变化比率较低但是仍旧可能产生更大的采食量变化。虽然从营养角度来说,如果比较低温带来的代谢能摄入增加和温度降低导致的产热增加的话低温是有利于增加代谢能的净摄入量增加,可能会对物质沉积和体增重有所帮助,但是考虑到物理上的采食上限、实际的物质沉积速率和料肉比的变化其实还是尽可能控制在有效温度区域内保障较大的沉积速率或许是相对经济有效的生产策略,当然本文篇幅所限上述比较将会在后续文章中结合本次的数据进行更深度的讨论探索。还有一点就是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猪的生理状态差异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将会更加考验猪场的管理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允许的情况下维持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或许也是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的重要途径。

  受限于篇幅,本文暂时仅对温度对于代谢能值的影响进行判断和确认,后续将会配合物质沉积、体增重、生长状态等数据进一步确定温度对于出栏重量的变化,完善构建生猪的小平衡体系。

(文章来源:美尔雅期货)

文章来源:美尔雅期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